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天氣變化不僅影響人的生理健康,對人的心理和情緒也有重要影響。好的氣象條件可使人們情緒高漲、心情舒暢、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好的氣象條件會使人的情緒低落、心情煩悶、懶惰無力、精神萎靡,甚至會導致精神和行為異常。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表明,1982年至1983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使全球大約10萬人患上了抑郁癥,精神病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交通事故也大量增加。
科學研究發現,人體中的松果體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分泌相應的激素較少,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濃度升高,陰雨惡劣天氣時松果體分泌的激素則較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濃度就相對降低。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有促進細胞代謝,增加耗氧量,刺激組織生長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因此,天氣的好壞與人的情緒狀態密切相關。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變熱,在炎熱的夏季,大約有10%的人會出現情緒和行為異常,特別是中老年人容易出現情感障礙。常見的表現有:情緒不穩定,心情煩躁,思維紊亂,愛發脾氣。自己感覺頭腦不清晰,內心燥熱,無法靜下心來思考問題,記憶力差。情緒低落,對什么事情都不感興趣,覺得日子過得沒勁。清晨時心境好一些,下午和晚上心情變壞。對工作、對同事、對親人都缺乏熱情和感情,行為古怪、固執,容不得別人反對,否則就大發脾氣。飲食睡眠差,工作效率低下,影響人際交流等。夏季情緒障礙的發生與氣溫高、多汗、睡眠不足和飲食差等有密切關系。
氣象條件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經引起心理學界、醫學界和社會學界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在發布天氣預報的同時,還發布未來天氣里可能引發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以及“因天制宜”的防病措施建議。在炎熱的夏季,要盡可能增加睡眠時間,早上天氣涼爽可以晚起一會兒,當氣溫超過32℃時,最好不要從事體育活動,特別是老年人,因為高溫狀態下身體代謝自動增強,無需再增加活動,以免造成體能消耗過多,有損身體新陳代謝。人們不要讓情緒被天氣牽著鼻子走,可以采用宣泄、轉移注意力、聽合適節奏的音樂等方式進行調節,必要時請心理醫生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