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青春期孩子成長的壓力不僅表現在學習上,更多地來自成長中的煩惱。由于生理發育迅速,心理發生很大的變化,自然會產生一些困惑和內心的沖突,其中“性”的問題較為突出,例如性意識的萌發,性沖動的產生,對自己性身份的接納,兩性關系的把握,對自身體貌的認識等等。而這些問題,他們很少得到家長老師的關注。有一個男孩告訴我,同學們對自己的身體發育十分關注,許多男生老愛在廁所里相互比生殖器的大小,還互相摸一摸,他們自己稱此為“廁所文化”,可接下來的就是擔憂,生怕自己的生殖器發育不良影響成人后的生活。還有的孩子通過這樣的交流,來尋找自己在伙伴群體中的地位。很多時候,在孩子身上表現的是學習問題,其背后隱藏著青春期的問題。
再如男孩女孩的交往,這本來是他們的情感需求,也是排解性壓力的途徑之一,即使兩人相好也未必就是戀,就是相互擁抱接吻也未必是戀。其實很多孩子是在追求時髦,模仿成人的舉動,或者由于性的沖動。可是,孩子們的鬧劇在成人看來,像天塌下來那么可怕,是鐵板釘釘的事,武斷下“早戀”的結論,鬧得滿城風雨。這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的意識,或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結果假戲真做。其實,少男少女間的交往更多的是彼此吸引、喜歡、傾慕,與談婚論嫁式的戀愛有本質的區別。
但是,由于家長缺乏青春期知識,采取不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孩子心理發育畸形的教訓時有發生。江蘇曾有一位母親打電話向我咨詢,說她27歲的兒子突然有一天帶一個男人回家,說要同他結婚并住到家里,父母差點氣暈過去,問我該怎么辦。通過進一步了解,得知那男孩小時候性心理發育很正常,在小學高年級時就有一個很要好的女孩,父母知道后,把孩子痛打一頓,要他和女孩斷交。以后,一直監視著他的同伴交往。后來,男孩交了許多同性朋友,并得到家長的贊許和鼓勵,就這樣一直到高中、大學以至工作,和他來往的都是男性。開始這種交往是無性意識的,但在大學三年級時,他首次與一個男同學有了性關系。大學畢業,兩人來到不同的工作崗位,而親密關系卻使他們一刻也不想分開,于是有了前面那一幕。說實在的,事已至此,誰也難有良策。
在現實生活中,像這樣因教育失誤而造成的悲劇并不是少數,許多家長或老師,不具備青春期知識,也不想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卻在那里擔當著教育孩子的重任,他們用陳舊的觀念和方法要求孩子,兩代人發生劇烈的矛盾沖突,他們無法獲得孩子的信任,于是孩子們只好在背地里各行其是,而這恰恰潛藏著危險。這種局面是不是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