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我們可能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手指不慎被灼傷或割破,疼痛鉆心,如果此時久別的親朋好友突然來訪,手指疼痛就會減弱或消失。其實這時傷痛對手部神經的刺激并未減弱,只是對疼感的注意力分散了,甚至被忽略了。相反,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疼痛時,痛覺可明顯增大。可見暗示對疼痛產生一定影響。
興奮、愉快可增加人的耐痛閾值;相反,憂傷、焦慮可使耐痛閾值下降。國外有人觀察了200位高血壓患者的病情與頭痛的關系,結果發現:知道病情的病人訴頭痛的多,不知道病情的病人訴頭痛的少。因為知道病情的病人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擔憂、悲觀的情緒加重了原有癥狀。甚至原先無癥狀者聽到自己病情后,頃刻間出現極為典型的頭痛癥狀。
此外,不同個性的人耐受疼痛的閾值也有很大差異。易于接受暗示的人對疼痛的反應起伏較大,往往疼痛來去匆匆;性格堅毅、剛強或自尊心較強的人能高度耐受疼痛;膽小怕事、易于緊張的人對疼痛則十分敏感,輕微的疼痛就難以耐受。
總之,疼痛是一種人體特殊的復雜的感覺,除了有生理的、器質性病變的原因外,又受多種心理因素影響,所以治療疼痛時,應用心理治療手段也有很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