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網民的增加,因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損害的問題,已成為心理學者一個新的研究課題。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原精神病醫院)副院長于海亭指出:這種不自主的強迫性現象被稱為“網絡綜合征”,屬于“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
于海亭告訴記者,該院每個星期都能接診1~2名此類患者,其中青少年占多數。大年初六,這個醫院接診了一名16歲的女中學生,她因為通宵上網,突然出現精神障礙,變得不理會別人,走路時自言自語,一直念著網上男友的名字。
于海亭分析說,青少年是“網絡綜合征”的易感人員,這是因為青少年有著天然的、自發的積極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傾向。但由于青少年心理發育還不成熟,自制能力差,結果導致從最初好奇的隨意瀏覽,到不能自拔的精神依賴,最后發展為軀體依賴。他們越來越不愿意面對現實,似乎只有在網絡中,才能感到舒適和愉悅,擺脫孤獨與煩惱。網絡的積極作用毋庸置疑,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個度。
于海亭建議青少年每天上網時間不要超過3個小時,而且要有良好的心態:利用網絡來開拓視野,學會自我調節。
家長平時應注意觀察、監督自己的孩子,避免瀏覽一些內容不健康的信息。如果發現孩子成績突然下降,經常回家不吃飯就直接上網,這些很可能是網絡上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