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身疾病發病機理,是什么情緒和心理因素會引起機體各系統的疾病?現在從神經生理、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等進行研究。
??(一)神經生理機理的研究:心理社會因素的應激可傳入腦內,若主觀認為是恐懼的信息,就會引起驚恐、焦慮或憤怒。這種恐懼心理又對大腦功能產生不良影響,以至導致功能障礙,當心理反應時,交感神經中樞興奮,通過網狀結構向下傳遞,可引起總體性交感神經反應,多而導致血壓上升、全身代謝增強、胃腸道抑制等。如副交感神經活動亢進時,上述的功能活動起著相反作用。因此長期持續的心理反應能使交感和副交感的對立統一出現失調。
??(二)神經內分泌機理的研究:內分泌系統具有使機體適應環境的作用,下丘腦垂體激素有調節腎上腺、甲狀腺等激素的作用。心理因素能改變激素水平,因而影響所有的代謝過程,如高度緊張或抑郁狀態時,血液兒茶酚胺含量增高,一旦這種因素多次反復,可引起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持續增高,激素水平的改變影響代謝過程。經過反饋作用,促使神經遞質更新率,兒茶酚胺增高,增強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可使整個功能的穩定性改變,從而可導致心身疾病的產生。
??(三)免疫機理的研究: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有密切關系。心理因素影響激素的分泌,從而可使免疫功能降低而引起疾病。例如支氣管哮喘和部分癌癥病人在病前多有心理因素的既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