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4 來源:39健康網 作者: 我要糾錯
我今年74歲,有42年的高血壓,而且又是重度高血壓,如在1982年住院服藥的情況下,血壓仍高到130—200毫米汞柱,醫生說我是頑固性高血壓,但由于我通過長期訂閱13種保健刊物,研究出了一個奇特的理想降壓法,確保了42年的高血壓沒發生中風,現將我這一理想降壓法介紹如下,供全國一億人以上的高血壓患者參考。 現在醫生指導高血壓患者服藥的依據,是根據春、夏、秋、冬氣溫變化的大環境,來調劑服藥量,如冬天氣溫低,增加服藥量,夏天氣溫高,減少服藥量,而高血壓患者每確定一次服藥量,有的堅持十天、二十天,甚至一二個月不改變,但氣溫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每天忽高忽低變化著,在忽高忽低的氣溫變化的情況下,每天的服藥量沒有隨著氣溫忽高忽低的變化來增減,尤其是在氣溫突然變化的情況下,勢必導致血壓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血壓突然升高會發生出血性中風,血壓突然降低會發生缺血性中風。
我以每天的氣溫高低為依據,來調劑每天的服藥量。切實把每天的血壓都控制在140—70毫米汞柱以內,徹底消除中風隱患。具體做法是,每天按時收聽天氣預報,把第二天的氣溫記錄下來就可以作為第二天服藥依據來調劑好早中晚三次服藥量了,到第二天15時再測量一次血壓進行驗證。我從實踐中發現氣溫突然升高或突然降低是少數的、一般是波浪式的,如以2004年8月中旬的氣溫和早、中、晚服藥量,血壓為例,列表如下:
從表上可以說明四個問題:(1)氣溫以每天最高氣溫為標準。(2)對氣溫從本地最低氣溫記錄到37度最高氣溫后就有了一本“服藥指南”了。(3)在每天收聽天氣預報后,查下記錄,就可以把第二天早中晚要服的藥量調劑好了,避免了盲目服藥的問題。(4)在每天下午15點再測量一下血壓,進行驗證。所以在15點測量血壓是因為每天最后一次服藥后已兩小時可以驗證每天血壓多少,作到心中有數。(4)高血壓患者最好自己有個測量血壓表,便于每天測量血壓。
在血壓高峰期前服藥,即早上5點半,上午10點,下午15點。尤其是在早晨5點半起床后,急辦三件事:服降壓藥,把血壓控制住;喝三杯溫開水,稀釋血液防血栓;做好頭部保健操,促進頭部血液循環。
每天定時定量空腹飲八杯溫開水防血栓,即早上三杯,上午一杯,下午三杯,睡前一杯。
每天服維生素消除血液中四種有害物質即“自由基”、“胱胺酸”、“高半胱氛酸”、“蛋白(α)”,這些危害物都與中風有密切關系。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