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營養不良似乎是兒童的“專利”。但日前各國公布的一系列數字顯示,老年人才最容易出現營養危機。在法國,45萬老人營養不良;在英國,住院老人中60%營養不良;在日本,1/3的老人營養不良,28%屬“危險低營養狀態”;在我國,老年人營養缺乏率為12.4%。
營養不良成全球問題
今年7月,英國飲食協會的統計稱,養老院中44%的老人營養不良,住院老人中60%營養不良。在法國45萬營養不良的老人中,在家生活的占3%~10%,在養老院的占30%~35%,而在醫院,則有50%的老人營養跟不上。
日本素有“長壽之國”的美譽,但東京老人綜合研究所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卻顯示,1/3的日本老人營養不良,28%屬“危險低營養狀態”,營養狀態非常好的僅占5.6%。
而2002年我國衛生部進行的首次“居民營養與健康現狀”調查表明,60歲以上老人的營養狀況呈兩極分化——缺乏和過剩并存,其中老年人營養缺乏率為12.4%。
營養不良不只是胃的毛病
說到營養不良,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是胃在“作怪”。營養專家則指出,老年人因各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而引起的胃腸道萎縮只是其中一個因素,疾病、環境、心理等因素也不容忽視,尤其以下幾點更要注意:
腸胃功能減弱。由于唾液腺萎縮,老年人每日唾液分泌量僅為年輕人的1/3,胃液分泌也下降為過去的1/5,消化食物的能力大大下降。
不及時戴假牙。研究發現,所有牙都掉光卻不戴假牙的老人中,近三成營養不良。
盲目進食補品。上海市老年醫學會日前公布的一項對300位老人飲食習慣的抽查顯示:三成老年人竟然把補品當成主食,反而造成營養不良。
一味苛求“三低”。不少老人粗茶淡飯,過于追求低鹽、低脂、低糖類食品,但若食量過少,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
服用藥物。由于長期服藥,很多老人幾乎成了“藥罐子”。其實,藥物的副作用不應忽視,如安眠藥容易讓老人因困倦、嗜睡而影響食欲;茶堿、甲狀腺素等藥物會增加能量代謝,影響營養吸收。
孤獨心理。一些營養不良的老人缺少的是“心理營養”,尤其是空巢老人,他們整日獨自在家,很少與外界接觸,強烈的孤獨感讓他們沒了“吃的興趣”。
如何正確補充營養
沒必要戒肉。很多老人因擔心動物性食物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等而不吃肉,其實沒必要避諱。蛋、肉類含大量優質蛋白,對一些微量營養素的吸收更有利,應適當吃些。
少食多餐。老人的食欲通常沒那么旺盛,吃飯時也總愛找出各種借口減少飯量,因此不妨多給他們準備些低脂肪、高蛋白的零食,以幫助補充營養。
假牙該戴就戴。如果老年人具備安裝假牙的條件,應該盡快安上合適的假牙。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