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希望自己的手機好打,到哪兒都有信號,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加建移動通信基站,減少盲區。今年9月底,河北移動通信公司GSM七期工程完工,新建、擴容基站2000多個,實現了城市立體覆蓋、平原地區全覆蓋和山區農村基本覆蓋。
然而,有人卻對加建移動通信基站心存疑慮,理由是基站所發射的電磁波對人體有傷害。對此,移動通信公司往往這樣解釋:客觀上人任何時候都生活在一個非常復雜的電磁波環境中,看電視,使用電腦、手機、微波爐,哪個沒有電磁波?只要不過量,就不會影響健康。
據了解,電磁波的特點是在空氣中損耗較快,一般來說,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我國制定的安全標準是900兆赫茲頻段(移動通信占用的就是此頻段)應不高于40微瓦/平方厘米(功率密度單位),而單個基站的發射功率還要嚴格到這個標準的五分之一,即8微瓦/平方厘米。比較來看,歐洲一些國家大部分都執行900兆赫茲頻段不高于200微瓦/平方厘米的標準,比我國高5倍,我國的標準要嚴格很多。專家認為,目前我國制定的安全標準是科學的。
高密度分布的移動基站發射的電磁波究竟過量不過量?移動通信公司的上述解釋并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為此,河北移動公司從今年4月開始,請環保部門對基站電磁波輻射進行了歷時6個月的測試評價,對131個有代表性的基站選取話務高峰期進行了抽測和分析,尤其側重評價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對居住區、辦公區和公眾活動區等敏感區域的影響,得到大量翔實準確的數據。
檢測結果表明,農村基站天線塔基地面半徑50米以內輻射功率值為0.02~0.08微瓦/平方厘米,半徑50米以外為0.06~0.14微瓦/平方厘米,遠低于8微瓦/平方厘米的最大限值。城市基站距天線30米外的環境敏感處的功率密度值均低于8微瓦/平方厘米的限值。來自國家環保總局、北方交通大學抗電磁干擾研究中心和信息產業部第五十四所等機構的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此評價項目進行了最終審查,確定測試結論和檢測數據真實可信。
河北移動通信公司一位負責人說,目前由眾多移動通信基站構成的通信網絡堪稱“綠色網絡”,人們大可不必對此擔驚受怕。而當你走在街上,周圍五六個人同時打電話,手機對你的電磁波輻射量就可能超過基站對你的輻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