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2月18日是雨水節氣。雨水節氣與立春節氣的物候特點相似,其飲食保健的內容無明顯差異,在這里再著重介紹一下春季運動與睡眠的養生保健方法,供參考。
春季鍛煉,一年少生病
春季是人體氣血升發的季節,猶如種子發芽,對運動養生來說是體質投資的最佳季節。中醫學認為,春季人體與自然界一樣,隨著天氣的轉暖,其陽氣也逐漸壯大,開始沖破冬日陰氣的束縛。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力。實踐證明:春季鍛煉的人抗病力強,一年中很少患呼吸系統疾病,不易疲勞。
晚睡早起,穿衣“下厚上薄”
春季是人體氣血可感性變化與自然界冷暖交替最為明顯的季節,為了更好地適應自然界變化,《黃帝內經》云:“夜臥早起,廣步于庭。 ”強調要注重起居時間,即“夜臥”,晚些入睡,以增加陽氣的升發時間;“早起”,早些起床,以保證陽氣的繼續壯大。具體地講,要晚睡早起,起床后要松緩衣帶,舒展形體,做輕微運動,以使心情怡然自得。
承傳古人養生的要旨結合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建議大家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春捂。春天不宜立即脫棉衣,要注意防風御寒。老年人、小孩要尤其注意保暖,保護自己的陽氣。唐代養生大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穿衣要“下厚上薄”,這樣既能養陽氣,又能斂收陰氣。保養陽氣直到春分、清明節氣才能有所放松。
2.要晚睡早起。晚上最好在9:30-10:00左右睡,早上在6:00-6:30起床。
3.力戒暴怒。春天五行屬木,與人體肝相應,肝在志為怒,肝惡抑郁,喜條達。怒則肝疏泄不暢,暴怒則傷本臟(肝)。戒暴怒,忌憂郁,要心胸寬廣,使心態平和、氣血調和。
4.多參與社會活動。比如踏青、登山、賞花、行歌等以陶冶性情,“以使志生”。
春季是“萬物之所出的季節”(《尚書》),在這一季節里,養生的總原則應著重理解一個字“生”,即陽氣升發,新生事物成長,人體陽氣由弱至強。無論是飲食、運動養生,還是起居、睡眠養生都離不開這個原則。
春季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種類太極拳、慢跑、快步走及老年舞蹈等。運動地點空氣清新的地方,如山坡、公園、廣場、河邊等。運動時間清晨起床后。注意問題⑴不宜做運動量大的運動方式;⑵時間宜在太陽出來之后;⑶運動中最好選擇鼻呼鼻吸,以防止咽干、咽痛;⑷運動后如出汗要及時將汗擦干凈,并增減、更換衣服。⑸不可久坐,避免郁氣。⑹室內練習要保證室內通風。⑺如運動后疲勞感較重可選擇按摩足三里,迎香、風池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