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6-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中醫(yī)認為秋燥易傷津,因此秋季應進補。首先應考慮滋陰潤肺,慎防秋燥傷肺。當然,進補要遵循“缺啥補啥,不虛不補”的基本原則,注意營養(yǎng)均衡。
一般來說人體虛,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虛者主要以益氣養(yǎng)血,血虛者多以補血養(yǎng)血為主。陰虛應以滋陰為主。陽虛應以陽補為主,不宜滋陰,以免刺傷陽氣,反而不利臟腑功能。對于虛證患者不要一味求高熱量、高能量的溫補,應以甘溫之品為主。對于陰虛火旺,經(jīng)常口干舌燥,目赤腹脹者則應禁溫補;脾虛者也不適合大補,虛不受補;疾病的急性期不適合補。同樣,病后也不適。
合大補,應根據(jù)病人體質進行調補。
虛證有時不僅單獨出現(xiàn),可相互影響,甚至可能由此虛轉成彼虛,常見的有氣血兩虛。因此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選用適當?shù)难a品補藥。
下面針對秋燥傷肺介紹3個食療法:
雪梨汁、甘蔗汁、蜂蜜每天早晚各飲一杯。
雪梨2個、粳米100克,煮粥食之,潤肺滋陰。
蓮子25克、粳米100克、百合煮粥食之,有養(yǎng)心健脾,補腎強精的作用。
運動也是最好的“補藥”。秋季氣溫轉涼,氣血內藏,鍛煉還可使氣血經(jīng)脈流動,增強機體抵抗力,而且對呼吸道疾病、肺心病、風濕病有預防作用。
活動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老人則更適合慢步走、太極拳、八段錦等,重癥患者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shù)腻憻挕?
無相關信息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