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6-1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連日來的高溫氣候,使患抑郁癥、焦慮癥、煩躁癥等心理疾患的人增加不少。記者從日前召開的亞麻酸專家論壇會上了解到,因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健康欠佳等身體條件較差的人引發心理中暑的占77.2%。
據營養專家介紹,如果外界帶來的刺激過于強烈,超出了個體承受范圍,就會造成心理損害,出現情緒低落、動力缺乏、持續疲乏等癥狀。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季會發生情緒性中暑,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0小時、濕度高于80%時,生理中暑同時伴隨著心理中暑的人大大增加。
造成心理中暑的內因則是人體對環境的不適,由此產生的食欲不振、睡眠不足和體內的代謝紊亂,最終影響到大腦神經的活動。有關專家認為,企業管理人員、駕駛員及婦女較容易感受到刺激,如果刺激長存,則身心疾病紛至沓來。
此外,缺乏心理準備的突如其來事件發生,像持續高溫氣候、車禍等,這些大大小小的災難都出乎人們意料,極容易引起心理中暑。
心理專家提出告誡,為避免由持續高溫氣候產生的心理障礙,心理上的自我疏導和調節至關重要。
應該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自然氣候的復雜性,對于由此產生的某些負面影響應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同時,心態要保持正常,樂觀豁達,保證充足的睡眠,并合理安排飲食和鍛煉。尤其是當自己感到特別煩惱時,應該及時找心理醫生診療。
相關資料
安靜狀態下也有中暑可能
日本研究人員進行的調查表明,在室內等安靜狀態下人們也有中暑的可能。數據顯示,中暑者中約30%是在室內安靜狀態時中暑,其中有40%以上是年逾七旬的老人,因此應引起人們的充分注意,在炎熱夏季采取室內通風等防范措施。
據日本神經急救協會和東京醫師會介紹,他們聯合對2002年7月至8月間因中暑而接受治療的260余名患者進行了調查。研究人員將中暑時的狀態分為安靜、勞動和運動三種,調查各年齡層次在三種狀況下的中暑情況。
結果發現,在安靜時中暑者為82人,其中70歲以上的老人為32人,20歲至40歲安靜時中暑者大多是在大量飲酒和服用某種藥物之后。
勞動時中暑者以20至70歲的人為主,其中82人是室外中暑,19人在室內工作中暑。半數以上的中暑者出現了熱痙攣和昏迷。參與調查的昭和大學有賀昭教授說,很多人輕度中暑沒有自覺癥狀,因此,高溫悶熱的天氣要避免過度勞累,穿透氣服裝,多補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