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6-1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圖表:3月5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 新華社發
二十四節氣話養生:驚蟄
驚蟄為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是指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這個時節已經進入仲春,是桃花紅、李花白、鳥兒高飛的時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釋:“萬物出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24節氣之驚蟄
按照一般氣候規律,驚蟄前后各地天氣已開始轉暖,并漸有春雷出現,冬眠的動物開始蘇醒并出土活動。雨水漸多,是春播的有利時機。
春天,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出現“春困”。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北方陰寒未盡,冷空氣較強,氣候變化大。所以,為了抵御漸退的寒氣,人們又提出“春捂”。這在驚蟄期間尤為突出。 支招:春天不犯困有妙招(圖)
◇驚蟄的養生:
驚蟄時的養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精神、飲食、起居的調養。《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這是說,春天萬物復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對于北方氣溫較低、早晚溫差大的地區要注意保暖。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春天屬肝病高發季節,應注意養肝、保肝,防止春季傳染病的流行。 春天養肝 家庭食譜簡單做(圖)
飲食調養要根據節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而定。主要以“春夏養陽”為原則,可適當多吃能升發陽氣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薺菜等。春天肝氣旺易傷脾,故驚蟄季節要少吃酸,多吃大棗、鍋巴、山藥等甜食以養脾,可做成大棗粥、山藥粥。
據歷書中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由于驚蟄時候天氣轉暖,雨水漸多,人們除了出現困乏無力、昏沉欲睡的“春困”癥狀外,還會在這時節容易感染肝病、痄腮、流感等疾病。
特別提醒,驚蟄應該多食補腎增強免疫力的東西,讓病毒、細菌遠離人體。在中醫看來,不同體質的人養生方法也不一樣,市民必須分清自己的體質,切勿亂吃亂補,避免弄巧成拙。(39健康網 北京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王國瑋)
[1] [2] [3] 下頁
陰虛體質
這種人的體質特點為形體消瘦,手足心熱,心中時煩,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
養生方法:
1、精神調節:陰虛體質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煩易怒,這是陰虛火旺、火擾神明之故,應遵循“添澹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法。加強自我涵養,養成冷靜、沉著的習慣。少參加爭勝負的文娛活動,節制性生活。
2、環境調攝:陰虛者,畏熱喜寒,寒冬易過,熱夏難當。所以有條件的人,每逢春夏季,可到海邊、林區、山區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選擇居室環境安靜,坐北朝南的房子。
3、體育鍛煉:不宜過激活動,著重調養肝腎,太極拳是較為合適的運動項目。
4、飲食調養:其原則要保陰潛陽,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魚、蔬菜、甘蔗等。有條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參、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
陽虛體質
這種人多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溫,小便清長,大便時稀,怕寒喜暖。
養生方法:
1、精神調節:陽氣不足的人常表現出情緒不佳,善恐或善悲。這種人要善于調節自己的情緒,多聽音樂,多交朋友。
2、環境調攝:陽虛體質的人,適應氣候的能力差,冬季要避寒就溫,春夏要注意培補陽氣。做到“無厭于日”,即在春夏季多曬太陽,每次不得少于十五至二十分鐘。
3、體育鍛煉:可采取散步、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項目。日光浴、空氣浴是不可缺少的強壯衛陽之法。
4、飲食調養:多食壯陽食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特別是在夏日三伏時,每一伏吃一次“附子粥”(附子10克,先煎30分鐘,加入粳米150克同煮至熟)或羊肉附子湯(附子15克,先煎30分鐘,加入焯好的羊肉500克,同燉至熟加適量食鹽),配合天地旺陽之時,以壯人體陽氣。
上頁 [1] [2] [3] 下頁
血淤體質
凡是面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干燥,眼眶黑暗者多為血淤體質之人。
養生方法:
1、精神調節:血淤體質的人多有氣郁之證,培養樂觀情緒至關重要。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經絡氣血的正常運行,有利于血淤體質的改變。反之,苦悶、憂郁會加重血淤傾向。
2、體育鍛煉:多做有益于心臟血脈的活動,交誼舞、太極拳、保健按摩等能使身體各部都活躍起來,是有助氣血運行的運動項目。
3、飲食調養:常吃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品,如桃仁、黑豆、油菜、慈姑、醋等,多吃山楂粥和花生粥。也可選用一些活血養血之藥品(當歸、川芎、丹參、地黃、地榆、五加皮)和肉類煲湯飲用。
痰濕體質
形體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是痰濕體質人的明顯特癥。
養生方法:
1、環境調攝:在陰雨季節,避免濕邪侵襲;不宜居住在陰冷潮濕的環境里。
2、體育鍛煉:痰濕之人,多形體肥胖,身重易倦,故應長期堅持散步、慢跑、球類等活動,活動量應逐漸增強,讓松弛的肌肉逐漸變得結實起來。
3、飲食調養:多吃健脾利濕、化痰祛濕的食物,如白蘿卜、扁豆、包菜、蠶豆、洋蔥、紫菜、海蜇、荸薺、白果、枇杷、大棗、薏苡仁、紅小豆等。少食肥甘厚味、飲料、酒類之品,且每餐不宜過飽。 (金羊網 記者 陳鳳瓊 通訊員 高三德 廣州市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蘇麗)
上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