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的研究結果都表明,教師精神障礙的發生率是比較高的。
在日本,教師的精神障礙有兩個特點:①精神障礙者約有一半患的是精神分裂癥,約?1/4?屬于神經癥,躁狂抑郁癥患者約占?1/8?;②發病高峰年齡在30歲,而其他職業者的發病高峰在20歲左右。
我國教師精神疾病的患病情況與日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神經衰弱和抑郁性神經癥等神經癥的患病率高于精神分裂癥。
教師的精神障礙對自己、對學生的影響都很大。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精神疾病的教師在疾病的早期沒有被發現,直到病情發展,癥狀明朗后才得以就醫。
引起教師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存在于教師內心的各種矛盾和心理沖突。與其他職業相比較,教師更多地出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沖突,引起煩惱。正如前面所述,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地位和客觀現實之間不一致,是教師產生煩惱的主要原因。此外,教師工作上的重壓、經濟問題等也會產生心理波動和精神障礙。
預防教師出現精神障礙,增進其精神健康的方法有多種,除前面所述的有關方法外,還應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教師工作要專業化,教學工作量要適當。
第二,具有一些心理衛生的基本知識,學會自我調節情緒。
第三,建立心理咨詢門診等能夠傾吐與解決心理沖突與煩惱的機構。當教師通過自我調節不能解除內心沖突時,可及時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