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長和老師要正確對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誘。對于孩子的學習要求,應注意到孩子的年齡、智能水平,不能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愛,也不放縱,使正在長知識長身體的兒童,從小得到健康的發育。
其次,要注意孩子的學習負擔不要太重,要講究教育方法,加強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課外作業不宜過多,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充分的娛樂時間。
此外,要幫助孩子樹立克服困難、搞好學習的信心,培養堅強的意志和開朗的性格,這對于防止焦慮癥的出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已經出現焦慮癥狀的患兒,嚴重的病例,要進行心理治療,如支持性心理治療、行為治療等。有的患兒還要配合藥物治療,如服用抗焦慮藥物、佳靜安定等。但這類藥物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不可隨便服用。
對于輕癥患兒,主要是教育方法及心理支持的問題。先要弄清楚孩子發生焦慮反應的原因,取得他的信任與合作。凡屬客觀原因,能夠解決的問題應盡量給予解決;屬于主觀原因,要幫助患兒正確認識這些原因與發病的關系,逐漸引導患兒從主觀上努力克服焦慮,當癥狀逐漸消失后,要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消除過去那種緊張的心理,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培養其開朗的性格,防止癥狀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