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6-1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社科院發布的《2006年人才藍皮書》指出:知識分子平均壽命下降,“過勞死”現象日益嚴重,七成知識分子走在“過勞死”邊緣,終日處于亞健康狀態。
“其實人體經歷盛極必衰是必然的,女性28歲達到身體健康巔峰,男性到32歲才開始走下坡路。”雖然身體不可能一輩子處于登峰造極的狀態,但對抗亞健康是完全可行的,“很多人生病才找致病因子,卻不知是平日陰陽失衡導致長期亞健康讓病菌入侵。”炎熱夏季防亞健康應提倡多睡“子午覺”。
陰陽失衡導致人體健康“出軌”
隨著年齡的增加,健康狀況不可避免地會呈現拋物線變化,這是生老病死中無法避免的規律,然而女性確實比男性“吃虧”一點,更早開始進入衰老期。
《素問·陰陽名家大論》中說:“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寥寥數語概括了中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著重指出人到中年是生命歷程的轉折點,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
《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女性的衰老周期是每7年轉一圈。“所以,28歲是女性的頂峰年齡,28歲以前一直往上走,過了28歲就往下走。這意味著,35歲陽明脈衰,再美的女性也可能開始出現皺紋等跡象。”而男性以陽氣為主,他們的衰老周期是8年一圈,他們的衰老起碼可以比女性延遲4年。
自從1840年以后西方醫學逐步進入中國,使得中醫學的很多理念在人們的意識中都淡薄了。“到醫院去,不管是急性病或者是危重病,首先想到的是去醫院請西醫搶救或者是治療。到了醫院,不少患者都會問,找到病因了嗎?它在哪兒?然后希望醫生用一種或多種藥物或手段把它控制住,治愈疾病。”
其實人體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各個部位里恐怕什么細菌病毒都有。身體有多種細菌病毒生存但為何平時可以跟人體和平共處?其實不在于細菌病毒多少而是人體自身狀態是不是給致病因子提供了生存發展的條件。
按中醫的理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氣必虛”,就是說在正常的狀態下,如果陰陽處在一個很平衡的狀態,即使遇見了大風大雨異常的氣候變化,也不會得病。但如果外受風、寒、暑、濕、燥、火,內受喜、怒、憂、思、悲、恐、驚,讓人體自身的正常狀態被打破,這些伺機而動的致病因子就可能從10個變成100個,100個變成1000個……當它達到一定數量時,就可能侵害人體健康了,而此時人體正處于亞健康狀況,防御水平很低沒辦法抵抗,自然就生病了。
夏日作息提倡睡“子午覺”
根據《黃帝內經》睡眠理論,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也是睡眠的最佳時機。因此夜晚在子時(21時至23時)以前上床,可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
按照中醫理論,在炎熱的夏天里,提倡市民睡“子午覺”。“子”時是人體經氣“合陰”的時候,有利于養陰,晚上11點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為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時是人體經氣“合陽”的時候,有利于養陽,午覺只需在午時(11時至13時)休息30分鐘即可,因為這時是“合陽”時間,陽氣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